二化螟俗名鉆心蟲,蛀心蟲等,是我國水稻上危害最為嚴重的常發性害蟲之一。幼蟲在分蘗期為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為害造成蟲傷株和白穗。防治不當,一般年份導致減產10%,嚴重時減產50%以上。
生活習性:
二化螟以老熟幼蟲在稻草、稻樁及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蠶豆、麥類以及蘆葦、稗、李氏禾等雜草根莖、莖桿中越冬。一年發生l一5代,氣溫高于11℃時開始化蛹,15—16℃時成蟲羽化。越冬幼蟲在春季化蛹羽化。由于越冬場所不同,一代蛾發生極不整齊。螟蛾有趨光性和喜歡在葉寬、稈粗及生長嫩綠的稻田里產卵,苗期時多產在葉片上,圓稈拔節后大多產在葉鞘上。初孵幼蟲先侵入葉鞘集中為害,造成枯鞘,到2—3齡后蛀入莖稈,造成枯心,白穗和蟲傷株。初孵幼蟲,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幾條幼蟲集中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為害,數十至百余條幼蟲集中在一稻株葉鞘內,至三齡幼蟲后才轉株為害。二化螟幼蟲生活力強,食性廣,耐干旱、潮濕和低溫等惡劣環境,故越冬死亡率低。天敵對二化螟的數量消長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尤以卵寄生蜂更為重要,應注意保護利用。
為害特點 :
水稻分蘗期受害出現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現枯孕穗和白穗;灌漿期、乳熟期受害,出現半枯穗和蟲傷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風易倒折。二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蟲先群集在葉鞘內側蛀食為害,葉鞘外面出現水漬狀黃斑,后葉鞘枯黃,葉片也漸死,稱為枯梢期。幼蟲蛀入稻莖后劍葉尖端變黃,嚴重的心葉枯黃而死,受害莖上有蛀孔,孔外蟲糞很少,莖內蟲糞多,黃色,稻稈易折斷。別于大螟和三化螟為害造成的枯心苗。
科學防治 :
①根據當地病蟲預報做好發生期、發生量和發生程度預測,五月份狠治一代,防治對象:早稻田、再生稻和單季稻秧田。
②防治指標:防治秧田二化螟,以預防為主,秧苗出枯鞘時用藥,秧苗移栽前帶藥下田;防治分蘗期二化螟,當枯鞘率5%時用藥;防治穗期二化螟,如上代畝平均殘留蟲量500條以上,當代卵孵盛期與水稻破口期相吻合的田塊。
③防治適期:卵孵高峰至2齡幼蟲期;防治穗期二化螟應在卵孵始盛期(根據當地病蟲預報防治)。
④防治藥劑:優先選用微生物制劑,化學農藥要根據本地二化螟抗藥性水平和藥劑篩選結果選用有效藥劑,如:昆丁、卷卷透。重視輪換用藥與交替用藥,延緩二化螟抗藥性進程。施藥時可在藥液中加入有機硅等助劑,增強農藥粘著、擴散和滲透性能,提高藥效,減少農藥用量。此外還可選用80%殺蟲單粉劑35~40g/667m2或25%殺蟲雙水劑200~250ml/667m2、50%殺螟松乳油50~100ml、90%晶體敵百蟲100~200g/667m2對水75~100kg噴霧、噴灑1.8%農家樂乳劑(阿維菌素B1)3000~4000倍液、42%特力克乳油2000倍液。也可選用5%銳勁特膠懸劑30ml/667m2或20%三唑磷乳油100ml/667m2,對水50~75kg噴霧或對水200~250kg潑澆。也可對水400kg進行大水量潑澆,施藥時保持3~5cm淺水層持續3~5天可提高防效。(具體藥劑使用事宜,請參考當地相關部門的建議。